参赛选手露出喜悦的笑容。
2019年深圳宝安茅洲河龙舟邀请赛在燕罗街道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段举行。
燕罗街道龙舟队夺魁。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昨日上午,“深圳农商行”2019年深圳宝安茅洲河龙舟邀请赛在燕罗街道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段举行,来自深圳、东莞等地的16支队伍展开激烈角逐。最终,燕罗街道龙舟队、航城街道龙舟队、东莞凯翔龙舟队夺得前三甲,2400余名群众共享这场特色传统文化盛宴。
赛龙舟是一项极具民俗色彩的竞技运动,也是中国民俗传统与运动精神的完美结合。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源,历来有赛龙舟传统,“松岗赛龙舟”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年来,随着以茅洲河为代表的宝安攻坚水污染防治不断取得新进展,使得赛龙舟被赋予了更为鲜明的新时代意义。
据悉,宝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在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鸥鹭齐飞等河岸景象。目前,该区正在茅洲河畔建设“碧道”示范段,未来将在全区河流推广,全力建设优质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龙舟竞渡茅洲河,水清岸绿作背景
龙舟赛前,参赛的16支龙舟队在水上绕场巡游一周,向岸上的乡亲致意,河上水花四溅,龙舟上鼓声阵阵,现场呈现一片火热场景。随后,举行龙舟竞渡前的传统仪式——龙舟点睛。
本届赛事的比赛项目为男子500米22人直道竞速赛。现场,宝安区委书记姚任宣布赛事开始,500米直道竞速拉开帷幕。随着比赛枪声打响,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目标冲刺,龙舟健儿奋勇挥桨,在潮面上你追我赶。两岸观众阵阵呐喊,为各龙舟队加油助威。16支参赛队伍在河道上激烈角逐,为现场观众演绎“速度与激情”,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欢呼声、喝彩声。
赛前,由燕罗街道精心编排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体现生态文明的剧目《龙鼓起舞》、《赛龙舟》、《“七星狮舞”和舞七星狮的少年》、《龙传洪人》、《美丽中国》、《五行鼓》逐一上台表演。
另外,燕罗街道陶园中英文学校的孩子们带来童声合唱《宝安有你》,为参赛的16支龙舟队和逐梦湾区的全体宝安人鼓劲。歌曲恢弘大气,温暖深情,展现了追梦路上千千万万宝安人的风采,是湾区时代的赞歌,也是追梦奋斗者的赞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燕罗湿地公园美景赢得点赞
点睛、巡游、列队、鸣枪、击鼓、挥桨、竞逐、冲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了比赛全过程。茅洲河水源清流洁、河畔的燕罗湿地公园优美的景色更是赢得各参赛龙舟队一致点赞,赢得全体观众高度认可。
据介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宝安区坚决压实“河长制”,率先实行“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全民参与,攻坚克难,成功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水质黑臭问题,重现了茅洲河岸绿景美、鱼跃鸢飞的勃勃生机。
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的巨大改善,正是近年来宝安区大力投入、科学决策、铁腕治水,开展治水提质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的一个缩影。全区66条河流水质持续改善,61条(62段)黑臭水体中已达到长制久清的有6条(7段),达到初见成效的有46条。
作为本年度茅洲河龙舟邀请赛的赛场,茅洲河燕罗段去年已以广东省“6·5”环境日公益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主会场的面貌向全省群众一展风采。
燕罗湿地公园便是在茅洲河污染治理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是茅洲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之一,有500多种植物在这里繁茂生长。
这个位于洋涌桥大闸上游的湿地呈“弯月形”,充分利用茅洲河滩地,对原有荒滩地进行生态修复保护,按照地形条件结合周边道路走向,成功打造成滨河湿地公园,也是此次比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巩固2018年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确保2019年底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宝安今年将深化“大型央企+地方政府”的EPC治水模式,2019年以片区为单元,按照“黑臭水体治理、暗涵汊流整治、雨污分流管网、正本清源改造、污水处理提标拓能、‘散乱污’监管、面源污染防治、生态补水、一级支流消灭劣Ⅴ类、智慧流域管控体系全覆盖”的10个全覆盖原则,采取“厂、网、源、河”技术路线,全面推进2019年三大片区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工程,确保2019年底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来源:深圳特区报 康海峰 严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