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体育盛行广东海丰 龙舟成为民间文化传承代表

  华奥星空汕尾海丰10月18日电(记者 于红立)中国龙舟协会消息,传承于闽南的广东海丰传统民间文化,不仅西秦戏、白字戏、麒麟舞享誉全国,被收录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舞虎狮等从尚武思想衍生出的体育活动,更是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在海丰民间历史上开展广泛,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据了解,赛龙舟是海丰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民间体育项目,俗称“扒龙船”,清同治年间就已盛行。每年端午节的赛龙舟,当地必定万人空巷,其热闹程度,海风人用“龙船狗肉鼎”(本地人认为狗肉太热)这句话来形容。海丰龙舟有大小之分,大船长约12米,中间宽一米有余,设桡手7对,加上舵手、锣鼓手共17人。小船用渔船、货船代之,设桡手5对,加舵手、锣鼓手共13人。县城多用大船,乡村一般用小船。

  海丰境内由于多为丘陵地带,较大的江河和天然湖泊不多,河流又多弯曲,由于河道的限制,于是人们就因地制宜,发明了“牛踏稻”、“割索扒”、“四点金”等几种玩法,与别的地方不同,极具特色。“牛踏稻”是竞赛的两条船以标绳为目标相向开始,由于比赛双方常常难以同步,所以开赛阶段过程往往较为繁复。“割索扒”是由于两条船多次“牛踏稻”仍不能开赛,就由裁判把两条船的船尾在标索上方拴住,发令时放开绳索让两船背向划出即为比赛正式开始。“四点金”则是比赛区域四角树立标青,按照约定规则绕四角标青进行比赛。

  每年农历四月初一,俗称“龙船鼓响”,是龙船下水开始训练的时间。五月初五开始至月底为竞赛期,城乡到处都做标,欢迎各乡船队参赛。在竞赛中夺得头标的队伍,要举着头标旗,敲锣打鼓吹唢呐,先在竞赛河湖中来回巡游,然后起岸,举着头标旗打着锣鼓用板车载着龙船游遍各条街道,沿途商铺竞放鞭炮,以示祝贺。夺头标的乡社还要择日做大戏,各乡社多送联匾志贺,全村庆祝、请客,喜气洋洋。

  改革开放以来,赛龙舟运动发展更是形势大好,海丰各界人士都热忱参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海丰仁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介仁先生,于1998年春成立龙舟队。并于当年就获得海丰县龙舟赛冠军,随后更是在2000年、2004年、2005年、2010年多次夺魁。2008年,代表汕尾市参加粤东四市邀请赛获得第一名;2011年9月,参加中国龙舟公开赛邵武站获得总成绩第三名,在全国崭露头角;2012年参加中国龙舟公开赛江苏武进站暨第八届世界龙舟俱乐部锦标赛选拔赛获得总成绩第二名;2013年,在中国龙舟公开赛澄迈站上夺得总成绩第一,同年女子队在中华龙舟带赛江阴站和武进站上上夺得总成绩冠军,成为国内不容忽视的劲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