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少数民族风俗欣赏:赛龙舟盛况空前

赛龙舟
   
        苗、傣、汉等多民族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多在喜庆节日举行,历史悠久。苗族赛龙舟,于每年5月24日至27日在龙舟节举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节日期间,数十只首尾装成龙形的龙舟,并架在水面上,船长20米,宽:米,由直而长的松木挖成槽舱,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另有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任鼓师,一名男扮女装的小孩任锣手。比赛时,炮声响后,各船水手即按锣鼓节奏,划浆前进。傣族赛龙舟,于每年傣历六,、七月(清明节后十天左右)“泼水节”举行。每船坐40~60名水手、4名舵手、4名引道手。比赛时,由: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的节奏划浆前进。汉族赛龙舟,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在20~30米,每艘船上有30名水手。


斗牛
   
    苗、侗、彝等族在节庆时举行。苗族斗牛,选择一块中间为平坎,侧周有山坡的场地举行,四周的山坡自然成为观众的看台。斗牛当天,参观的群众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有时多达万余人。斗牛开始,先用树叶将牛眼遮住,由两个寨子的人分别把牛牵到场地。然后迅速取掉蒙眼树叶,两牛相遇,怒不可遏,便猛斗起来,这时山上围观的群众欢声雷动,为斗牛喝彩助威。获胜的牛,本寨人要给它披红挂绿,呜放鞭咆,吹奏乐曲,把牛牵回。回到寨子,要摆庆功宴,给牛饱餐一顿,并给养牛的人发奖。根据清代保存下来的一张“苗族斗牛歌舞图”看,苗家斗牛习俗已有几百年的传统了。

射箭
   
    我国一些擅长骑马的民族,一般也擅长射箭。蒙古、藏、回、撒拉、鄂伦春、锡伯、苗、黎、景颇等民族都有射箭的传统。民间有“赛马”、“射箭”,胜过过年的说法,反映群众是非常喜爱这项体育活动的。以青海海东地区的射箭活动最负盛名。该地区居住着喜爱射箭的回、藏、撒拉等少数民族。每年春播完毕,春苗露头,农事稍闲的四、五月间,各地就陆续摆开射箭赛场,村与村赛,民族与民族赛。大赛前,先由双方接洽商定有关程序,并拟定比赛的场次。规定客队到来,主队要夹道相迎,见面后,共同大喝助兴(要搞几次)。赛场上人欢马叫,声震四野,热闹非凡。参赛队按次坐定后,比赛即按照客队先射,主队后射的顺序开始进行。采取投石记分的方法记分,比赛中,观众为参赛者呐喊助威,为射中者叫好喝彩,气氛热烈。射箭也是锡伯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古代的锡伯族人是个狩猎部落,经常骑上骏马,驰骋在深山老林,茫茫草原,拈弓射箭,猎取飞禽。野兽。 18世纪60年代,3000多锡伯族官兵和家属,从东北移居新疆后,弓箭又成为锡怕着官兵戍边作战的武器,屯垦时,弓箭又成为他们打渔狩猎,从事某种生产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变迁,弓箭作为狩猎工具和作战武器而逐渐失去其意义时,射箭就增添了民间体育活动的色彩。多少年来,逢年过节,抑或日常闲暇之时,锡伯族人民也经常举行射箭比赛。这种豪情逸性经久不衰。解放后,锡怕族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射箭运动员。

登山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对高海拔、低气压环境适应性极强,他们善于登山。在我国两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12名队员中,有9名为藏族运动员。藏族人民在发展我国登山事业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赛牦牛
   
        赛牦牛是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由经验丰富的牧民驾驭性情暴躁的牦牛进行赛跑比赛,原在11月25日进行,现改在望果节(秋收前)。比赛时,牧民骑手待于起跑线,发令后即驭牛疾奔200~30Q米,以先到终点者为胜,获胜者将受到观众的热烈祝贺并受酒肉奖励。

跳火绳
   
    在四川凉山彝族聚居区,每逢节日夜晚,青年男女经常举行跳火绳赛。绳子是用藤条和浇有松油、桐油的布条拧成,把它点燃即为火绳。比赛时,选择一块平地为赛场,场地两端划上起点线和终点线。比赛者站起点线上,手持火绳,待比赛令下,各人将火绳点燃后,像跳绳跑一样,直到终点,先到终点者为胜。在黑夜里进行比赛,火绳上下翻动,景象十分壮观。